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产业如何“兴”?这几个问题先搞明白

国开联 2021.03.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摆在了第一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振兴产业可以说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在振兴乡村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的形式有哪些?

该如何去融合?

本文将通过浅析上述问题,挖掘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机遇。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质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产业联动、集聚和渗透等方式,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联系和协同发展,走上产业融合之路,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作为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方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要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的多功能与多价值,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具有工业与服务业的内容;另一方面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产业融合要以农业的稳定、安全等为前提”,不能以忽视农业,降低农业的地位与功能等为代价。

农村产业融合类型有哪些?

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新的产业融合形式不断涌现。从农业产业内部、农业与外部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向农业渗透融合,或从新兴产业的替代融合方面思考,可以将农村产业融合归纳为四种类型。

融合发展,怎么做?

从区域主导产业入手,做好规划是关键。由于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不一样,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规划先行,挖掘乡村的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可有效防止千村一面、一哄而上。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确定乡村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大宗农产品加工流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地理标志产品。

重构产业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乡村产业呈现“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这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近几年,各地已探索形成了一套业态融合模式。推行“种植+”林牧渔,形成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实现“内向”融合。推行“农业+”加工流通,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实现“顺向”融合。推行“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实现“横向”融合。推进“农业+”信息,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业态,实现“逆向”融合。

依托载体,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平台。针对乡村产业趋同性结构、分散化布局,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可通过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业园区等载体,集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要素,促进功能拓展,更好地服务农业发展、乡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培育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振兴乡村产业不单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更重要的是经营主体的融合。一方面,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协同发展,实现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有机衔接,提升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组织化水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发展路径。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不仅仅是农业向二三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忽视农业。通过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的挖掘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新业态,建设资源整合的载体平台,培育经营主体,更有效地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