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农业农村信息化

乡村振兴之多层级治理体系

国开联 2019.05.27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有效的乡村治理不仅能为乡村居民提供有效公共服务,对乡村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协调好乡村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化解矛盾的过程,还有利于实现乡村法治、德治和自治有机融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

 

人、事、物矛盾引发乡村治理困境

乡村治理困难重重,当前乡村治理面临人才短缺、矛盾纠纷复杂、物质匮乏等局面,亟待破解。


——人才短缺,治理主体弱化

乡村治理人才尤其是农村精英人才的流失导致农村社会治理人才短缺、社会治理主体弱化。许多农村地区呈现空心化、老龄化局面,人才回流、人才引进能力不足,农民参与社会治理意愿薄弱,农民在农村事务中“失语”,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


——矛盾纠纷复杂,化解难度大

随着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化解难度大。其中既涉及家庭、邻里纠纷等固有矛盾,又有更多的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项目征地、林地收益等经济纠纷和村民选举纠纷、干群关系紧张、村官腐败、宗族势力干扰等新型矛盾,呈现出民事纠纷、行政纠纷、轻微刑事纠纷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复杂情况。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的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秩序,动摇了村民自治的基础,而且给农村治理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建设资金短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大部分乡村地区集体经济产业薄弱,资金不足,乡村治理资金渠道单一,缺乏稳定的输血、造血能力。在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强的情况下,县财政支持十分有限、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成为空壳、社会捐赠十分有限,导致乡村治理可支配资金捉襟见肘,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构建“1+N”多层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就是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如何将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与农民自下而上的需求结合起来,通过资源输入来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从而让农民具有自我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能力,是乡村治理能否有效的关键。

 

——以村委会为核心的“1+N”治理组织

1个核心:以村民委员会为主导的村级治理

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等依法成立的村级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核心。发挥村级组织的表率与核心作用,提升其对乡村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生态和谐的掌控力和推动力是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村务监督机构,等手段净化乡村政治生态,激发广大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


N个自组织:形成全方位、多元治理组织

除村级正式组织外,村民自发形成或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建立的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娱乐性自组织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是村级组织的有效补充。其中包括以经济生产活动为目的形成的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以处理生活事为目的形成的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和其他各类文化娱乐组织。地方政府只有通过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各类民间社区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挥其积极作用,才能弥补村级组织的治理短板,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不断增强农村社区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新活力。

 

——以党员为骨干的“1+N”治理人才

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构建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的涵盖乡村致富能手、回流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人才体系是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


以党员为骨干。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优先提拔扎根农村、与农民感情深厚,熟悉农业规律、乡镇规划、产业培育的乡村干部,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机制,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队伍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N类带头人。加强农村带头人选拔培养。鼓励和支持乐于为村民服务的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退伍军人等有能力又在品行、人格上为村民所接受和认可组成“新乡贤”,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推动建成“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同时通过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渠道构建乡村治理人才储备队伍,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

推动乡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服务水平的又一手段。“互联网+社会治理”在优化村务、提升政务、刺激乡村经济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巨大作用。

推行电子村务。要积极推进农村链接政府专网,公开惠农政策、惠农资金、惠民项目、基层组织、三资管理、平安建设等内容,并涵盖农村人口基础信息、矛盾纠纷化解、辖区综合管理三大子系统,将地理信息、人口基础信息、农户基础信息(房、地、林权及生产生活资料)全部纳入信息管理范畴,实现全方位、动态式社会服务进村入户。

集成电子学务。开设农事农情、农技信息、专家咨询、致富典型等频道,引导农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对接多元信息,跨越农技推广的“最后一道坎”,使农民可以及时捕捉种养信息、致富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

拓展电子商务。开设农资直购、网上商城、农产品销售、一站式缴费、物流配送等基础频道,以精品果园“QQ农场”、生态食品“网络促销”为样本,建立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等电子商务体系。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