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新型工业化

占有率首次下滑,国产机器人路向何方?

Levi 2018.07.12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年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然而,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遭遇五年来首次下降。国产品牌机器人大部分应用在搬运和上下料等低端领域,在品质和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与国外品牌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未来国产机器人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

 

国产占有率五年来首次下滑

当前,不管是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发展普遍保持着高速增长状态。国开联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全球市场平均增速维持在16%以上,而我国市场增速更是遥遥领先于全球平均水平,且连续三年都有加速。

 

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已经达到11.1万台,比上一年增长了近28%,超过了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在销量和产量都具规模且增速喜人的情况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就在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销双增长的同时,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出现了问题。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下降六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五年的高速增长期,首次出现下滑。

 

政府曾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过目标,要求到2020年,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年产量目预计要达到10万台,如今国产品牌市场份额的大幅下滑,则让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变得更加艰难。

 

数据背后隐藏着一些泡沫

为什么过去五六年国产品牌市场持续增长?国开联认为,一方面是国外品牌机器人热销卖断货,用户退而求其次,选择国内品牌替代;另一方面和国产品牌机器人采取的销售模式有一定关系,即厂家向渠道压货比较严重,事实上产品并没有卖到用户手中。此外,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非常快,大势之下带动国产品牌迅速上涨,也掩盖了部分问题。

 

国产机器人连续五六年快速增长的数据后面隐藏着一些泡沫。目前来看,国外品牌工业机器人价格也在下降,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趋弱。更重要的是,国产品牌机器人大部分应用在搬运和上下料等低端领域,在品质和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国产品牌长于组装、国外品牌掌握核心技术的整体格局并没有改变。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却被国外品牌快速占领,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被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士ABB和德国库卡四大品牌所占据,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这些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有二三十年积累,技术已相当成熟。

 

而国内企业之前很少做机器人本体,大都集中在机器人集成应用层面,即把国外的机器人产品应用于生产线上,使用的绝大多数核心软件、关键装备都是来自于国外,整体表现为产业的空心化。从更深层次看,中国企业还不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比如机器人伺服电,因为这些核心部件和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周期都非常长。再向下延伸,机器人材料研发花费的时间更长,差距更大。

 

机器人技术复杂度高,投入巨大,国内很多企业不太愿意从事基础研发工作。但工业机器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每台机器人都像电脑一样存在“后门”,在极端情况下如发生战争或者贸易战,核心技术的缺失都可能成为致命隐患,所以中国发展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势在必行。

 

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路向何方?

在核心零部件被外资品牌掌控,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面临五年来首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是否还有机会?答案是肯定的。

 

2013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系列政策,不断加大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扶持力度,促使我国整日市场环境不断向好,在研发能力和市场规模上都有了进一步提升。

 

交流伺服系统在核心技术方面已经取得突破。虽然目前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交流伺服市场近80%的市场份额,但最近几年,受益于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整体快速增长,国产伺服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国产交流伺服系统在核心技术方面已取得突破,国内外差距已明显缩小。随着未来机器人零部件实现突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伺服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将由机床向机器人倾斜。而国内企业在控制器领域的布局已经看到了国产突破的希望。我国伺服电机产品功率范围大多在22kW以内,线上技术与日系产品接近,较大规模的伺服品牌有20余家,如汇川技术、埃斯顿、广州数控等。固高科技在PCbased控制器领域市占率接近50%,埃斯顿也收购了英国TRIO,借此转型高端运动控制方案商。

 

国产控制器逐渐拉近中外双方差距。随着未来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各本体制造商之间的差异化也将越来越显著,这种差异化最主要体现在控制系统的差异上。随着国内厂商技术的逐步积累进步,目前国产控制系统与国外产品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国内知名的工业机器人生厂商均自主研发了自家的控制系统,包括新松机器人、埃斯顿、华中数控、新时达、广州数控、汇川技术等公司,也诞生了一批专业的控制系统服务商如固高科技、英威腾、卡诺普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控制器在控制算法、二次开发平台、开发环境等方面依旧存在不足,还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在此方面追赶。

 

综上所言,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虽然面临激烈竞争,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未来国产机器人的发展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此外,市场份额的下降原因有许多,或需要提高产能,或需要积累品牌实力,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解决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中国,已经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最好时代。


更多相关资料,请详见:国开联发布的《智能机器人行业投资价值与未来趋势报告(2018年版)》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