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大湾区与经济圈

什么类型的园区才适合你的企业?

国开联 2015.03.02

一哄而上、热衷授牌、恶性竞争……产业园区的盲目发展不但给自身提升带来局限性,也限制了园内企业的健康成长。有些园区甚至在运营时就像出租商铺一样,只要给租金就出租。在选择园区时,企业应怎样区分园区优劣,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园区呢?

 

收入来源决定园区行为模式 

鼓励产业园区集中为企业提供服务是众多地方政府采取的举措,一方面有地方招商的压力驱动,一方面也是园区服务市场的实际需求,但园区也是独立的经济体,有收入的诉求,因此,弄清园区的盈利模式对企业选择园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可以分为地产增值、政府补贴、税收分成、产业投资、BPO(商务流程外包)收益、中介服务收益等几个方面

 

目前大部分园区的收入都是依附在土地溢价基础之上的,即第一种盈利模式,所以大部分园区都强调物业载体的宣传;

 

政府补贴模式中,政府多年来致力于改善创业环境,建设了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等基础配套环境,园区是这些平台建设的承建方,政府补贴经费基本上按照产业专项资金划拨各园区;

 

税收分成是指入园企业上缴的税收一部分归国税,一部分归省、市财政收入,一部分是由区县支配,这部分税收一般采取部分返还园区的方式,支持园区建设或者用于进一步招商,也算是招商的“绩效奖”;

 

产业投资主要是指园区建立或控股专业性的产业投资机构,如天使基金、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资相关产业,分享企业成长并获取收益;

 

BPO收益主要是指园区投资控股机构为园区提供专业技术性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金融服务类公司,并通过BPO等形式获取收益;

 

中介服务收益是指园区通过向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培训服务、网络通讯服务、人力资源、法律咨询等服务获取向服务提供方收取费用的收益模式。

 

诚然,各家产业园区收入来源比重不同,可能在经营上也各有侧重。企业选择园区时,还是要关注该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因为收入来源决定一个园区企业的行为模式。

 

好园区应完善产业型服务 

除了盈利模式,园区提供的服务也是企业选择园区时需要重点参考的“指标”。目前而言,国内园区主要提供三大类服务。

 

第一类是基础型服务,也可以称作“安慰性”服务,园区在对提供服务的机构进行评比、遴选后,将优选结果告知企业。其实企业在没有园区协助的情况下,完全能自己解决,但通过园区介绍,可避免走些弯路,帮助企业缩短决策的时间。如工商注册、法律服务、财务服务等,但这不应是园区服务的重点。部分园区会向服务提供商收费,甚至刻意提高售价从中牟利。

 

第二类是引导型服务,主要是协助企业申请相关资质、项目申报等咨询工作,这类工作比想象中繁杂得多。相关统计表明,仅上海地区对于企业的扶持政策就有3000多个条目,这就需要有专业人士帮企业有针对性地来梳理哪些政策更适合企业,为企业如何用好这些服务提出建议,避免被“忽悠”去争取不可能拿到的项目。

 

第三类则是产业型服务,这是负责任的园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但目前做好的园区不多。首先园区要提升能力,从原来的“保姆式”服务提升到“教练式”服务,就是要有能力告诉企业应该如何经营,而这种服务的能力从哪里来呢?必须提升园区服务团队水平,要像入驻的企业一样懂这个产业,这样才能指导并服务于入园企业,这显然是目前大部分园区经营者难以胜任的。其次要聚集单一产业链的企业,园区搭建平台,把产业资源聚集起来,企业间可以形成协作,实现产业间的对接交流,同行业企业聚集在一起本身有助于产业效率提升。同时,专业化园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承担着帮助其寻找资源对接、协助企业发展的使命,并要针对产业特性定制大量服务,需要非常专业的产业发展前瞻性。

 

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入驻园区 

站在企业角度,明确园区的盈利模式和可能提供的服务后,在选择园区时还应参考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产业接近原则。园区定位、已聚集的企业与企业经营方向相近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享受产业集聚效应带来的便利,任何企业都是整个产业的一小部分,产业资讯、人才资讯等是要与市场互动的。

 

二是区域就近原则。靠近创业团队成员的集中区域,在熟悉的地方创业有利于企业成长。同等条件下选择大园区,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条件。

 

三是要判断园区服务的专业程度和专注度。从园区工作人员对企业产业方向的熟悉程度,看园区企业服务人员是否能给予指导,如果园区总想着赚钱,如成立一批法律、财务、培训等机构,以为企业服务为名想方设法收钱的,一般不是好园区。

 

四是要看园区服务的规范性。号称帮助企业垫资注册资金,实际发放高利贷,催着企业“创业”的不是好园区,可能只是为了完成招商指标。多听入园企业反馈,咨询已入园的企业主,他们的反馈意见非常有参考价值。

 

如果对园区服务不满意,企业可以迁出,园区是企业的服务提供方,创业企业有选择的主动权,淘汰“不靠谱”的园区是市场力量作用的必然结果。

 

另外,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进驻园区,一方面因为创业服务业尚不健全,无法精细服务所有产业方向。另一方面,有时企业经营可能靠近客户反而是最好的选择。如创业服务业就应靠近创业型企业,餐饮服务业就应该靠近消费者等。应该看到,地方政府、园区等机构招商不是做慈善,能够扶持的企业有限,凡是招商时给企业大谈政策有多优惠的园区,很有可能缺少产业资源聚集和专业产业服务能力。作者:唐燕霖

 

来源:国开联产业规划院  编辑:Jessi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