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出海到中亚

链加出海:乌兹别克斯坦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明显的"双轮驱动"特征

链加出海 · 游学 2025.10.29

在全球化进程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经济逆势增长。根据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最新数据,2024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6.5%,外贸总额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仍保持3.8%的增长,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呈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这一成绩源于乌兹别克斯坦持续八年的深化改革。

从税制优化到能源转型,从国企改革到区域联动,这场"由内而外"的经济变革已重塑其经济肌理。税制松绑显著激发市场活力,增值税率从20%降至12%7000余种原材料免征关税,使企业综合成本下降15%

私营经济蓬勃发展,中小微企业数量达35.8万家,贡献了54.3%GDP84%的零售额,成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

链加出海专家指出,乌兹别克斯坦经济转型的成功在于其构建了"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有效避免了单一经济结构风险。

服务业占比已提升至47.4%,信息通信和旅游业成为新增长点,区域均衡发展态势明显——塔什干市经济增长10.4%,纳沃伊州依托矿业实现7.7%增速,苏尔汉河州农业产值占比近40%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多元化格局加速形成

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传统农业和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多元化、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变。20251-7月,工业总产值达到575.6万亿苏姆(约453.2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制造业占比高达85%,占据主导地位。

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5年一季度,服务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6.1%,显示消费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旅游业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外国游客总数突破千万,旅游服务出口额超30亿美元,成为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

农业领域也在经历技术革新。滴灌技术推广2000公顷,棉花市场化改革释放产能,果蔬出口额突破15亿美元。针对咸海流域土壤盐碱化问题,乌国与中方团队合作研发多级沉沙装置和灌溉系统优化方案,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链加出海专家分析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明显的"双轮驱动"特征:一方面是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另一方面是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这种新旧动能转换为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乌经贸合作深化,互联互通提速

中乌务实合作正从"大写意""工笔画"转变,多个领域成果丰硕。2024年,中乌双边贸易额达124.87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占乌外贸总额的18.9%

从贸易结构看,中乌贸易呈现"进口主导"特征。2024年,乌从中国进口104.32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6.8%。中国对乌出口主要以机械和运输设备(占33.8%)、工业品(16.1%)以及化学品(12.6%)为主,而乌对华出口则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特征。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双边合作亮点。20246月,中吉乌铁路协议落地,同年12月举行开工仪式。该铁路建成后预计年货运量达1500万吨,缩短运输时间7天,将显著提升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物流枢纽地位。这条铁路将重新定义中亚地区物流格局,为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双重内陆国"打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绿色能源合作也成为中乌合作的新标杆。中国能建葛洲坝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1吉瓦光伏项目首期400兆瓦已并网,年发电24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项目属地化采购率65%,创造1600个岗位,强化了中乌能源合作的可持续性。

华人企业成功案例:在乌投资的实际图景

旺达集团:产业链跨领域发展的典范

闽籍侨商陈建崇在2016年考察乌兹别克斯坦时,敏锐捕捉到当地经济勃发活力带来的商机。他将一条广东的钢铁生产线整体搬到锡尔河州,创办了当地首家私营钢铁厂。此后几年,又先后发展出金属、轧钢、钢铁、煤炭、贸易、铁渣等6家企业,形成跨行业的综合格局。

如今,旺达集团员工总数已达1780人,本土员工占八成以上,从轧钢工人到物流调度员,许多当地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该集团取得的成绩入选全球"一带一路"侨力量十佳案例。陈建崇表示:"与产品一同出海的,还有中国制造的体系、标准和服务。"

明源丝路工业公司:技术赋能的本土化实践

位于吉扎克工业园的明源丝路工业公司是中国明源丝路(天津)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企业,也是该园区入驻的首家企业。公司拥有两条玻璃生产线:一期压延玻璃生产线日产玻璃120吨;二期浮法玻璃生产线日产玻璃185吨。正在建设的三期日产5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投产后,将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平板玻璃厂。

该公司总经理李文明回忆2016年建厂时的情景:"园区建设之初相关基础设施还未到位,方圆十几里都是茫茫戈壁,整个厂区都是我们自己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 如今,公司产品不仅满足乌兹别克斯坦及周边国家需求,还远销波兰等欧洲国家,成为该国出口创汇大户。

绿色能源领域的标杆企业

中国能建葛洲坝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的光伏项目成为绿色丝路合作的典范。该项目不仅实现了65%的属地化采购率,创造了1600个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为乌兹别克斯坦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支撑。

金风科技在乌兹别克斯坦扎拉夫尚的风电项目正式运行,装机容量521.7兆瓦,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投产风电项目,可以满足50万户乌兹别克斯坦家庭的电力需求,每年将减少1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企业出海乌兹别克投资机遇展望

展望未来,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该国计划在2025年吸引投资总额达430亿美元,推动实施300多个重大项目,推出662种可与进口产品竞争的新产品,使年出口额翻一番至450亿美元。

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以下几个领域存在显著机遇:

? 绿色能源领域:乌兹别克斯坦计划在4年内签约35个可再生能源项目,总装机18.6吉瓦,清洁能源占比目前已升至18%。沙特ACWA Power公司已投资131亿美元建设9.6吉瓦风光项目,显示国际资本对该领域看好。

? 制造业升级:乌汽车制造吸引比亚迪、起亚等设厂,IT园区出口额达3.44亿美元,高科技产品占比提升至12%"百万程序员"计划已吸引超50万人参与,STEM领域女性参与率提升至37%,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 农业现代化:乌兹别克斯坦正在推进农业技术革新,中国在节水灌溉、盐碱地治理、农作物改良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具有广泛应用空间。

? 物流枢纽经济:随着中吉乌铁路的开工建设,乌兹别克斯坦有望从"双重内陆国"转变为区域物流枢纽。在锡尔河州建设的大型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将提升中国与中亚货物运输效率。

链加出海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乌投资应采取"本土化、长期化、差异化"策略:

一是优先选择乌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如新能源、制造业、农业技术等;

二是注重本土化经营,培养当地人才,融入当地经济生态系统;

三是充分利用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人口最多国家的市场潜力,以及其与周边国家的自贸协定网络,辐射区域市场;四是要重视合规经营,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变化,防范政策风险。

随着乌兹别克斯坦继续深化结构性改革,积极融入国际经贸体系,中乌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必将结出更多硕果,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关于 链加出海 · 游学

链加出海 · 游学 是国开联旗下海外游学服务品牌,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落地游学考察配套服务,致力于通过现场考察、标杆走访、闭门研讨等方式帮助中国企业家链接全球商业网络,看见真实的海外市场机遇,预警潜在的企业出海风险。

 

关于 国开联研究中心

国开联研究中心是一家综合性的咨询服务机构,业务涵盖“产业链咨询、可持续发展、培训与游学”三大版块,专注于产业经济、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ESGCSRSDGs、碳达峰碳中和)、营商环境、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成功案例遍及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连续获得客户信赖与委托。

 

官网:www.goclee.com

 

关注 国开联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0755-8324 7679

微信交流: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