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产业链招商与链长制

闲置资源盘活将成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产业链咨询 2025.09.01

山东青岛的一处闲置工业厂房内,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改造。半年后,这里将变身成为集研发设计、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智慧园区,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

 

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各地产业园区正经历从粗放扩张向集约高效发展的深刻变革。闲置产业园区的盘活利用,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01 现状与挑战:闲置产业园区的现实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园区普遍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约占全国建设用地2.5%,但贡献了全国15%GDP

 

许多建于上世纪的产业园区存在规划滞后、配套不足、产业低端等问题。部分园区闲置率较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源成为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一普遍性难题,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涌现出一批成功案例,为闲置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02 创新实践:五大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清远龙塘镇:绿色转型激活乡村资源

 

基本概况: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民平村大岭脚村片区,原为散乱污小作坊聚集区,环境问题突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创新举措:通过三个一批策略(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升级改造一批),将2000多平方米闲置场地转型为奇楠沉香种植基地。同时引入文旅融合项目,支持返乡青年将闲置货场改造为音乐面包坊,发展体验式经济。

 

实证成效:已成功种植1200余株奇楠沉香,音乐面包坊日均接待游客超300人次,带动当地50余人就业,村民月均增收2000余元。

 

主要经验: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通过城乡建设用地三旧改造等政策工具,实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案例二:广州石井街:整体打包实现集约发展

 

基本概况: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庆丰联社原有老仓库、老厂房15处,分布零散,业态传统,经济效益低下。

 

创新举措:出台《石井街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指导意见》,创新采用园区整体打包租赁模式,将分散资产整合为整体资产包,公开招标引入专业运营机构。

 

实证成效:项目一期约10万平方米,运营方投入2亿元进行改造提升。预计可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园区月租金收入提升至230万元,较改造前增长3倍。

 

主要经验:通过党建+集体经济模式,打破传统分散出租局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案例三:祁县经济开发区:一地一策精准招商

 

基本概况:山西祁县经济开发区部分企业因市场变化、经营不善等原因,出现土地闲置、厂房空置现象。

 

创新举措:建立待盘活存量用地台账,实行一地一策精准处置。通过园区引导+市场运作+法治保障模式,采取净地分割厂房定制等策略开展靶向招商。

 

实证成效:成功引进众鑫酒业等项目,预计带动总投资4.15亿元。其中众鑫酒业项目总投资3.16亿元,已办理承诺制并开工建设。

 

主要经验:全面动态掌握存量土地利用情况,针对不同地块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打通产权转换路径,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再利用。

 

案例四:池州集中区:功能重构促进产城融合

 

基本概况:池州市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199.43平方公里,产业发展与配套服务不均衡问题突出。

 

创新举措: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摸排闲置资源,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平台收储、市场运作模式。通过合理土地分割和资产评估,由政府平台公司收储闲置房产资源。

 

实证成效:成功盘活6宗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低效闲置房产,打造嵌入式工业邻里中心,服务数万名企业员工及居民。

 

主要经验:精准研判是前提,规划引领是核心。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路径。

 

案例五:青岛金海牛:平台经济重塑产业生态

 

基本概况:青岛金海牛能源环境产业园原有7.6万平方米空间闲置,传统招商模式效果不佳。

 

创新举措:创新采用极致共享+创新易货平台经济模式,打造共享物理空间和共享展厅。通过以商服商、以商链商方式,构建产业生态圈。

 

实证成效:吸引400余家企业入驻办公,2000余家企业注册发展。孵化23个细分行业平台,整体年营收超过10亿元。共享空间为入驻企业年均节省接待成本超10万元。

 

主要经验:聚焦垂直细分领域,通过共享模式降低企业创业成本。搭建线上易货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库存压力和现金流问题,实现生态化发展。

 

03 经验与启示:可复制的盘活路径

 

综合分析五个案例的成功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可复制推广的共性经验:

 

创新驱动是核心动力。成功案例均通过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或技术创新,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无论是整体打包租赁一地一策还是共享经济,都体现了创新思维对盘活闲置资源的关键作用。

 

精准施策是根本方法。各地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策略。清远侧重绿色转型,广州强调集约发展,青岛注重平台构建,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特点。

 

多方协同是关键支撑。政府、企业、村集体、运营商等多方主体形成合力。政府做好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市场主体负责运营管理,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利益分配,构建了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产业升级是最终目标。盘活闲置园区不是简单填补空置空间,而是通过产业重构和升级,提升发展质效。五个案例都实现了从传统低端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升级。

 

效益共享是持久保障。成功的园区盘活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还促进了就业增收,改善了环境质量,实现了多方共赢。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闲置产业园区不是包袱而是宝贵资源。通过创新模式、精准施策和多方协同,完全可以将闲置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随着更多地区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经验,闲置产业园区的盘活利用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 @产业园区招商专题培训系列课程(机构内训)

 

全国性产业链招商研究机构——国开联研究中心《产业园区招商专题培训系列课程方案》,11个专项主题,覆盖当前招商引资主流业态。

 

国开联培训课程《资本招商及并购招商策略与实操》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园园区招商引资及运营实务》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业园区运营体系构建与产业生态招商策略与实务》

国开联培训课程《基于城投平台核心职能的园区资产盘活与招商策略》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业园区规划与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策略》

国开联培训课程《宏观经济形势与产业链招商机遇展望》

国开联培训课程《基于宏观经济与招商政策的创新招商顶层设计思想》

国开联培训课程《数字化招商实践路径与AI应用破局实战》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业园区规划、招商与运营实务》

国开联培训课程《国有产业园区资产盘活与二次招商策略》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业园项目投资落位流程解析与运营服务体系构建》

 

关于 国开联 · 定制培训课

国开联定制培训课程是由国开联研究中心围绕自身业务生态构建打造的高品质培训服务。致力于聚合国内外优秀专家讲师,以精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培训诉求为原则,提供高品质的培训课程和内训服务。培训课程深度聚焦于:时政党建、宏观战略、产业经济、数字经济、双碳能源和未来趋势六大领域。

 

关于 国开联研究中心

国开联研究中心是一家综合性的咨询服务机构,业务涵盖“产业链咨询、可持续发展、定制培训课”三大版块,专注于产业经济、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ESGCSRSDGs、碳达峰碳中和)、营商环境、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成功案例遍及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连续获得客户信赖与委托。

 

官网:www.goclee.com

 

关注 国开联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0755-8324 7679

微信交流: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