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国企央企改革

从“形监”到“实控”:国企监事会改革的破局之道

定制培训课 2025.08.23

——> 国开联 国企监事会改革专题培训讲师及系列课程方案

 

2024年新《公司法》实施后,国企监事会改革进入深水区。青岛国信集团于202585日发布公告,宣布取消监事会并将职能移交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成为山东省首家完成改革的市属国企。

 

同期,山东钢铁、重庆城投等30余家省级国企密集跟进,标志着改革从政策落地转向全域实践。这场变革的核心并非简单机构撤并,而是通过职能整合、资源协同与模式创新,推动国企监督从形式合规实质效能跃升。

 

一、政策驱动:法律赋能与监管升级

 

新《公司法》第176条明确国有独资公司可设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国务院国资委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过渡。改革旨在破解传统监事会三大痛点:

 

?    独立性困境:原监事会成员多由内部高管兼任,形成自我监督困局;

?    专业能力滞后:对新兴业务(如跨境投资、金融衍生品)的监督能力不足;

?    效能壁垒:与董事会信息割裂导致监督滞后。

 

广东省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会调研显示,审计委员会通过外部董事主导、专业资质准入机制,使风险响应速度提升50%以上。

 

二、区域创新:四类模式引领全国实践

 

1. 江苏模式:完全替代,效率优先

 

南京建投集团作为典型代表,2024年撤销监事会后,将原4名监事整合至审计委员会,其中2名财务背景成员保留董事席位,并引入注册会计师担任独立董事。该模式通过监督决策一体化精简机构,降低30%监督成本,但对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要求极高。

 

适用对象:治理成熟的上市公司(如中国石油)、已完成混改的竞争类国企。

 

2. 上海模式:外派转内设,独立性至上

 

上海电气将原外派监事会主席转任审计委员会主任,薪酬由上级核定(保留副厅级待遇),不参与经营考核。这一模式保障了人事与薪酬的独立性,但因不参与日常经营会议,存在信息滞后风险(如南京某控股公司2024PPP项目风险漏报)。

 

适用对象:改革初期的重点企业、需强化外部监督的金融类国企。

 

3. 广东突破:审计专员办公室,穿透式监督

 

广新控股集团首创审计专员办公室,将原二级企业监事与内审部门整合,派驻子公司开展日常监督。该模式明确八项职责,包括列席会议、专项检查等,并建立《穿透式监督报告》机制,每季度直报国资委,有效解决同级监督难问题。

 

适用对象:多元化产业集团(如控股7家上市公司的广新集团)、跨境经营企业。

 

4. 厦门探索:职工代表转型,民主监督赋能

 

厦门象屿集团设立职工监事学院,对超300人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煤矿、建筑公司)的职工代表开展专业培训,平均3-6个月适应期后转型为审计委员会成员。此举兼顾民主管理与专业监督,但需配套职工董事闭门会议机制保障独立性。

 

适用对象:职工超300人的生产型国企、民主管理需求突出的公共服务类企业。

 

三、合规路径:企业落地的核心任务

 

1. 章程修订与决策合规

 

?   关键动作:删除公司章程监事会条款,明确审计委员会7项职权(含高管问责、关联交易审查);

?   风险防控:国有独资企业需报国资委批复(如青岛国信集团依青岛市国资委要求推进),混合制企业须经股东会表决。

 

2. 专业化建设与资源整合

 

?    审计委员会:外部董事占比≥50%,主任委员由独立董事担任(参考重庆城投集团80%外部董事占比);

?    内审垂直管理:内审部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建立检查整改公示闭环(如宁德交投集团通过AI系统将整改周期从45天缩至7天)。

3. 过渡期风险防范

 

?    折中方案:改革初期企业可保留审计委员会+1名监事(参考铜梁城投2024年试点);

?    监督台账:设置职能移交清单,防范真空期风险(如山东钢铁实现职能当天移交、监督当月覆盖)。

 

四、未来趋势:协同化与智能化监督

 

1. 跨部门协同深化

 

河南、江苏推动审计委员会与纪检监察联合会商2025年拦截违规决策27起,挽损超3亿元。这种党内监督+专业监督融合模式,正成为中国特色监督体系新标杆。

 

2. 数字化赋能质效跃升

 

重庆高速集团搭建审计云平台,整合原监事会档案与内审数据;宁德交投集团AI预警系统对重大项目资金流实时监控,预警准确率达82%

 

3. 人才转型制度化

 

内蒙古、广东建立监事人才库68%原监事通过CPA/FRM认证转型专职审计师(如中国石油案例)。同步推行的职工监事学院机制,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可持续人才支持。

 

取消监事会实质是监督权与决策权的再平衡,通过缩短治理链条释放制度红利。

 

从江苏的效率革新到广东的穿透式监督,从上海的独立保障到厦门的民主赋能,中国国企监事会改革已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实践图谱。

 

当区域创新经验升华为全国治理智慧,一套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效率的监督新生态正在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制度动能。而那些率先突破的企业,已然在治理现代化的浪潮中赢得先机。

 

 

@国企监事会改革专题培训

 

附:

——> 国开联 国企监事会改革专题培训专家讲师及系列课程

 

崔甲生——法律风险防控专家

 

主讲课程:

O 国有公司法人治理与董监事履职能力建设实务

O 新法新规框架下的监事会改革与建设实务解析

 

齐振宏 教授——工信部第五所特聘专家

 

主讲课程:

O 国企改革与混改后的董监事履职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对策

O 新法新规框架下国企监事会改革与角色定位与履职权责解析

 

陈韬——国企改革资深专家

 

主讲课程:

O基于典型案例实践的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构建实务

O基于大监督体系框架下的监事会建设与履责实务操作

 

李皖彰——企业经管风控与法务实战派讲师

 

主讲课程:

O新公司法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董事会、监事会改革实务

 

徐建高——国企改革咨询培训专家

 

主讲课程:

O新法新规背景下的监事会改革重点与建设思路

O新法新规框架下的监事会角色定位与履责要义解析

 

吕景胜 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律师

 

主讲课程:

O国企外部董事监事会制度完善及发挥作用

O国企董监事会如何规范高效运作

 

关于 国开联 定制培训课

国开联定制培训课程是由国开联研究中心围绕自身业务生态和外部热点议题综合打造的高品质培训服务体系。致力于聚合国内外优秀专家讲师,以精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培训诉求为原则,提供高品质的培训课程和内训服务。

 

关于 国开联 大咖讲师团

国开联首批30大咖名师团成员涵盖:宏观战略、经济发展、商业运行、国际关系等领域,分别来自顶尖学府、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机构,他们是:代表着学术塔尖的院士级专家、富有广泛影响力的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和广受赞誉的商界领袖等。致力于传递最前沿的思想,以帮助大家更加清晰的看见未来

 

关于 国开联研究中心

国开联研究中心是一家综合性的咨询服务机构,业务涵盖“产业链咨询、可持续发展、定制培训课”三大版块,专注于产业经济、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ESGCSRSDGs、碳达峰碳中和)、营商环境、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成功案例遍及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连续获得客户信赖与委托。

 

官网:www.goclee.com

 

关注 国开联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0755-8324 7679

微信交流: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