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综合

达芬奇机器人拉开外科发展微创化序幕

2016.03.02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科联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复杂性微创技术,即在一个病人身上一次性完成了直肠癌根治术、肝转移灶切除术和肺转移灶切除术。而以往这类手术需要3次住院和3次全麻手术才能完成,如今术后7天患者便顺利出院,大大缩短了住院期,且对患者早期的活动和早期的后续综合治疗极为有利。据文献检索,此类手术目前在国内外尚无报道。病人术后恢复很好,第二天即下床活动,术后7天顺利出院。

57岁的患者龚先生因大便次数增多、变细伴腹胀、腹部隐痛,半月余前来中山医院就诊,肠镜检查显示肛缘14厘米可见一巨大肿块,菜花状,表面糜烂坏死,肿块堵塞肠腔,肠镜不能通过。肠镜病理诊断为腺癌,进一步检查显示为直肠癌同时合并肝右叶转移,右肺部转移灶。

龚先生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后,经诊断和讨论,为减少病人痛苦,决定普外科、肝外科和胸外科3科联手,即由普外科副主任、结直肠癌外科专家许剑民教授和韦烨副主任医师、肝外科王晓颖副主任医师和胸外科范虹、蒋伟副主任医师,以及麻醉科李敏和护理部汪菊、董晓燕等协同配合下,运用当今最尖端的达芬奇机器人为其进行微创手术,即同时实施直肠癌根治术和肝脏、肺部的转移病灶切除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领衔的手术团队,长期来致力于机器人微创治疗大肠癌的手术研究与实施, 2010年9月开展了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目前已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完成了近300例结直肠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时仅在病人胸部打了3个1.2厘米小孔、腹部6个1厘米的小孔以及1个5厘米的切口取出肝、肠肿瘤的标本就完成了所有手术。而按原来传统手术方法,就必须先在患者胸部切一个20厘米的口子,再在右上腹切一个20厘米的口子和左下腹切一个18厘米的切口方能进行,这样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整个手术进行了9个小时,基本与开腹手术相当。

达芬奇机器人在医生操控下,可将三维立体视野放大15倍,其手术臂仅一根筷子粗细,灵活、精确,具备7个方向的自由活动度,可进行520度自由转动,在肺、肝脏和盆底这些狭小空间内“游刃有余”,此对减少术中出血、保护盆底自主神经有关键作用。

微创化已成为外科发展的一大趋势,微创技术极大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来说心理上不再那么恐惧。目前90%的大肠癌的手术可以通过微创实施,包括利用腹腔镜或“机器人”,最关键的是微创手术可以达到和开腹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来源:国开联产业研究院  实习编辑:王楠

观点

推荐阅读